帽天山化石群游记二年级作文500字(热门3篇)
帽天山国家级地质公园位于云南省玉溪地区澄江县以东的一座山沟中。若从高空向下俯瞰,帽天山好似一只巨型的三叶虫化石,怪不得又叫“化石山”。
我们来到一处化石遗址,见到十几个软体动物的化石挂在水泥墙壁上。导游介绍说:“这面墙背后本来有大量的化石,可是却遭到了偷窃,墙壁上的坑眼都是化石被偷窃后的留下的。”听完介绍,大家都点了点头,感到盗窃者十分可耻。
告别了软体动物遗址,我们乘车去往了“叠龙山”。沿途的道路边上种植有许多的凤凰花,空气中弥漫着花儿散发出来的芬芳。到达了目的地,我的眼前全是千千万万个化石坑。我仿佛看到了早在5.3亿年前,那些统治地球的巨无霸级的节肢动物横行遍地。不知不觉中,我发现下雨了,雨滴滴嗒嗒地下着,我们连忙赶到一旁躲雨,转身发现身后是一个化石博物馆。进入博物馆的一个房间,房间里的化石与墙壁上真实化的场景设计让我们身临其境,澄江帽天山动物化石群生动地再现了距今五亿二千万年前海洋生物世界的真实面貌,如同我们来到了远古的寒武纪时代。雨渐渐地停了,我们又出发前往“发财道”。
我坐在车上思索着接下来我们去的那个地方为何要叫“发财道”呢?带着疑问,我到达了目的地,当我看到了一根竹竿上有人在向上攀爬着,我就明白了,只要爬上去就能看到整个帽天山的全景,便让自已的眼睛享了福,导游也点了点头。
帽天山啊,你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打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品,希望有机会再见。
云台山游记六年级作文2
人们都说来到云台山春赏山花,夏看山水,秋观红叶,冬览*挂,一年四季风光如画。小编收集了云台山游记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云台山游记
三年级暑假,妈妈带我到闻名全国的云台山地质公园游玩,它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属于太行山脉。它既有南方山脉的清秀俊美,又有北方山脉的雄伟壮丽,是一个奇特壮美,如诗如画的山水景观。
第一天,我们来到潭瀑峡,又名小寨沟。谷内风景怡人,宛若江南。“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令人流连忘返。
我们首先看到“丫”字瀑,一块三角形的大石头将水流隔开后又汇成一股,形成“丫”字形的瀑布。我穿着凉鞋踏进水中,那里的水清澈见底,*凉清爽,将夏日的炎热一扫而光。又走了一小段路程,就来到了“不老泉”。据说不老泉的水喝一口年轻十岁,喝两口长生不老,喝三口返老还童。我接了一瓶子泉水,带回去给爷爷奶奶喝,希望他们健康长寿。继续往前走,一阵哗哗的水声吸引了我,我们来到了水帘洞。那水帘像一串串珍珠似的,让我不禁想起了《西游记》中花果山上的水帘洞。最后,我们来到了蝴蝶石边,两块岩石像巨大的展翅欲飞的蝴蝶翅膀,人站在中间,变成了美丽的蝴蝶仙子。
第二天,我们游览红石峡景区。当地人称它为“温盘峪”,有些外地人说它是“浓缩的大自然”、“盆景峡谷”。那里的水碧绿清澈,两岸红*的石壁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绿*树木,仿佛是一个鬼斧神工雕凿而成的巨大盆景。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将山道挤得水泄不通,有时每走一步都很艰难。
经过这两天的跋山涉水,我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但是大饱眼福,还知道了一些关于地质方面的知识。这次旅行让我受益匪浅。
第二篇:云台山游记
我9岁那年,妈妈爸爸带我去云台山玩,云台山是焦作市闻名中外的一处旅游胜地。
其中最有名的4个景点是:云台山大瀑布、红石峡、猕猴山和老潭沟。先来讲讲云台山大瀑布,云台山大瀑布再盛水季节时十分宏大,简直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现在来讲讲红石峡吧,你听到这个名字一定很奇怪吧,因为这个峡谷的石头都是红*的,走进红石峡峡谷,来到山洞里,讲解员说这里有一个千万年才形成的石钟乳,我进去一看,石钟乳玲珑剔透,被紫*的灯光照着,显得格外神秘。
再来说说猕猴山,猕猴山上树木繁多,十分高大。你仔细看这些树,就会发现有许多只猴子在树上嬉戏。它们形态不一,有的坐着,有的趴着,还有的小猴子让妈妈给它捉身上的虱子,样子十分可爱。
现在该说老潭沟,老潭沟的水从高处往下流,每隔几米就是一个下坡,老潭沟的水清澈见底,仔细看,还能看见几条小鱼。
你说云台山的风景是不是很迷人呢?下次你也一定要来呦。
第三篇:云台山游记
我们坐着盘山车到了著名的小寨沟。小寨沟山*秀丽,饶有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之韵味。我们赤脚走过情人瀑,丫子瀑。这里怪石嶙峋。其中,寿桃石最引人注目。这块大石头看起来非常像个大桃子,寿桃石四周环绕着清澈的潭水。据导游讲:“传说这是孙悟空在天宫偷吃蟠桃时掉下来的桃子。”“寿桃石”因此而得名。
穿过水帘洞,便到了不老泉,泉水清澈见底。听当地人传说,喝了不老泉的水,能长生不老呢!于是人们拿着瓶子,排着长长的队伍,一个接着一个的接不老泉的水喝。我也不例外,一口气喝了一瓶,凉丝丝,甜滋滋,真是太爽了。难道喝这不老泉的水真的会长生不老?
边走边玩,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华夏第一瀑——云台天瀑。那落差314米的云台天瀑,像千丈青山衬托着一道白练,天地间竖一条银河,真有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我第一次看到这么长得瀑布,高兴得手舞足蹈。我仰望瀑布,只见瀑布从山上一泻而下,气势汹涌,飞溅的水雾像仙女散花般散落,像珍珠般飞溅。来到瀑布前,一阵如烟似雾的水汽迎面扑来,凉丝丝的,就像下了毛毛细雨。似乎要为游人洗去一路风尘,让你精神一振。许多游客争相拍照留念,玩的非常开心。
“时间到了,该回去了。”妈妈说,我这才和妈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云台山。
第四篇:云台山游记
人们都说来到云台山春赏山花,夏看山水,秋观红叶,冬览*挂,一年四季风光如画。我们到来时正值酷暑,所以我们一下车就奔向了最具山水特点的红石峡。
红石峡顾名思义,就是以红*的石头组成的峡谷。红石峡中,遍地是火红的一层一层的岩石,像熊熊烈火一般。刚进景区,就听见峡谷下面那潺潺的流水声,激昂交错,沿着陡峭的石梯我们下山谷,山石层层叠叠,贴着山崖前行,小道弯弯曲曲,最窄处只容一人通过。若是不小心,个子高的人难免不会被山石碰头。站在通往红石峡的小路上,我将身子探了下去,望着眼下的万丈深渊,望着峡谷里的山山水水,既险又秀。两边的山岩湿漉漉的,细小的山泉从石缝中挤出来,向游人展示它们的风姿,一滴滴、一串串……一股凉风吹来,好清爽啊!
红石峡的石头是那么险。瞧这块千年悬石,正悬在我的上方,它正好卡到了两座山之间,竟有一千年没掉下来,好悬哦!红石峡的石头是那么奇,看,同心桥上的三个相连的空心石,它身处碧绿的水中,不管水面有多大的变动,它浮出水面的高度依然不变。红石峡的石头是那么千姿百态,有的像一个乌龟壳,有的像一把逍遥椅,还有的像棋盘……
红石峡的泉、瀑、潭是那么多。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记不清经过了多少泉,多少瀑,多少潭,只见一条条瀑布从天而降,水花飞溅,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耀眼的光芒;一条条泉水顺着石缝滴答滴答缓缓流动;一个个深潭静静地躺在那儿,宛如一块块碧玉。水帘洞泉多、瀑多。由于长年水流不断,石壁上生出许许多多的苔藓,碧绿的苔藓一层层,一串串,用“翠*滴“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不知是谁把细小的水珠用针线串起来,悬挂于翠绿的苔藓上,又一松手,轻轻散落潭中,形成一道道水晶珠串,酷似水帘,不由人想起孙悟空的洞天福地——水帘洞的水帘了。红石峡的水是那么清凉,一丝丝渗入心底,夏日的酷暑顿时烟消云散。
红石峡是谁赋予你这般神奇的魅力,大自然啊,我为你的杰作而惊叹!
《石钟山记》教案3
【教学目标】 理解:本文强调作者怀疑旧说,注重实证而非主观臆断。 积累:掌握“鼓”、“殆”、“莫”、“发”、“何”等词的多义及其用法。 了解虚词“而”的多种用法。 了解宾语前置句的结构特点。 鉴赏:分析《游褒禅山记》与本文的异同。 运用:培养诵读习惯。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1、确定学习任务 ①熟悉课文;②理清结构,初步理解内容。 2、朗读课文(不同方式) 3、翻译课文 4、理清结构(板书) ┏ 郦说 人常疑之 考察起源,质疑前人解释┃ 疑 ┗ 李说 余尤疑之 ↓ ┏ 游 ━ 寺僧扣石 ━ 笑而不信 笑 ┃ ┏ (静)大石侧立 ┓ 噌 ┓ ↓ 考察经过,核实命名原因┃ 夜察┃ ┃ 坎┃ 如乐作焉 ┃ ┗ (动)栖鹘颧鹤 ┛ 镗 ┛ ↓ ┗ 释疑 笑 ┏ 郦元 简 叹 考察感受,不妄加评判┃ ↓ ↓ ┗ 李渤 陋 笑 侧重调查 5、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1、诵读、翻译课文 2、巩固文言语法 (板书) 词类活用 实词 虚词 之 不能鸣(名词的使动用法)也 莫,“暮” 焉 以钟名(命名,名词用做动词) 得(能)观 而 舟(名词用做状语)行 所以 特殊句式 得双石于潭上 (介词结构作补语) 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 不余欺也 (宾语前置) 者……也…… (判断句) 是以(因此) (宾语前置) 3、作者认为,普罗大众不理解石钟山的命名原因的原因有哪些? ①解释不详,人常存疑;②不愿夜间停泊,因此无法得知;③即使知道也难以言表;④错误的描述和传播。 4、完成习题。 5、比较两篇文章(完成第二题) 体裁 内容 结构 表达方式 同:皆为游记, 记录事实 照应 议论 阐发感悟 明晰论点 连贯 整合 异:重视感受,确立立场 叹息、感叹 议论与叙述并行 议论与描述并重(*家风采) 强调辨析与反驳释义 叹息、感叹 议论-叙述-议论 描写抒情(文学家风骨) ↓ 抱着兴致而来,叹息而归,两次感悟大有不同 存有疑虑而来,解疑释惑而归,见解趋于一致
上一篇:开心如意圣诞祝福语 挤爆你的手机
下一篇:健康活动教案蔬菜大会餐